行业动态
当前位置 >国内动态 >行业动态
“人畜争粮”来势汹汹!粮食安全是否无虞?如何养活中国需要的畜禽?
作者:      时间:2022-12-02      来源:新饲料newfeed       分享:

“粮食安全是‘国之大者’,事关国运民生,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,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,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、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。

我国粮食安全是否有隐患,是否需要担忧?

从1983年开始,中国开始从食物和饲料的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,并且出口量和净出口量逐年增加。在过去30年里,由于制度创新、技术进步、市场改革、农业投入等多方面原因,中国的食物(粮食)安全不断提高,口粮自给率已突破98%。

因此,从实际数据来看,中国粮食安全无虞,一方面,中国粮食库存高,粮袋子够用。数据显示,中国口粮的库存消费比近三十年来都远高于17—18%这一警戒标准,美国农业部预计,中国2021/2022年度小麦库存仍将维持在1.41亿吨的水平,库存消费比高达94.63%。稻谷也达到了76%。粮农组织在近期预测:全球各国、地区的粮食产量在2022年为27.68亿吨左右。如果我国今年的粮食产量在1.38万亿斤以上(约为6.9亿吨),那全球占比将提升至25%左右。这意味着,我国将再度成为全球粮食产量第一名。就像新华网报道的那样,我国用不到全球9%的可耕地,生产出全球四分之一左右的粮食,这件事本身“就是对全球粮食种植的巨大贡献”。

而我们目前强调的粮食安全问题并不是“谁来养活中国人”,而是“谁来供给中国的畜产品”或“谁来养活中国需要的畜禽”。在全球农业资源有限的背景下,快速增长的畜产品和饲料需求使得“人畜争粮”矛盾日益突出,如今,畜禽饲料快速增长已成为人类粮食资源主要的竞争者之一。

虽然中国可以选择直接进口畜产品来满足国内的需求增长,但通过进口饲料粮增加国内畜产品供给的方式可能更可行。“现在,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饲料的供给与安全问题”,适度进口饲料粮,等于隐性进口了“土地和水资源”,提升了畜禽产品生产能力,保障了畜禽产品供给安全。

养殖浪费触目惊心!节粮降耗刻不容缓

以玉米为例,从畜禽养殖的角度来说说粮食的浪费。

2018年我国生猪出栏量6.9亿头(因为2019年行业受到非瘟疫情影响出栏量减少,我们按照2018年的出栏量计算),而一头长到250斤左右出栏的肥猪,保守来算一生需要650斤饲料,而一斤饲料中大概需要用到0.6斤玉米,也就是一头猪一生要消耗掉390斤玉米,而6.9亿头猪则需要消耗1.35亿吨的玉米。同年,中国玉米产量为2.6亿吨左右,也就是说中国有一半的玉米是用来喂猪了。这其中又浪费了多少?

目前,在常规的猪场中,由于储存不当、料槽设计不科学等问题,一般会有10%-15%的料完全没有被猪吃下;此外,加上由于猪自身消化吸收问题、粗放式养殖方式等造成的浪费,总体饲料浪费量应该会占到总量的25%,也就是说,1.35亿吨玉米中有0.34亿吨被浪费掉了,

另一方面,目前我国养猪行业中,不同的企业母猪繁殖性能水平相差也十分很大,一般的养殖户PSY在18头左右,而有一些小散户甚至更少,水平较好的在20多头左右,再好些的能达到30多头。

而同样是6.9亿头的出栏量,如果按照PSY水平一般的18头算,则每年需要3800万头母猪,如果按照上等28头算的话则每年需要2400多万头母猪,也就是要达到同样的出栏量,使用基因优良,繁殖性能更好的母猪,可以减少养殖1400万头母猪。我们通常都按照一头母猪一年1吨配合饲料计算,约需0.6吨玉米,那么使用优质种源仅仅母猪一年就可以节约840万吨玉米,接近进口玉米总量的一半了!这是“基因无力”造成的浪费!

践行节粮计划,更需在技术升级上持续精进

2021年,全国有6家饲料企业突破千万吨关口,其中新希望六和、饲料产销量高达2824万吨,是全国唯一一家突破2500万吨的饲料企业,为了在原料价格波动时可以快速灵活调整配方,保持成本具有竞争力,新希望六和在饲料研发上持续对小麦、高粱、糙米等低价替代原料日粮配方进行迭代、推广,在满足动物营养的前提下,推出非玉米型混合日粮、全小麦日粮、全糙米型日粮等配方品系。

新希望表示,为践行节粮计划,主要围绕配方、数字化改造、养殖等方面开展。为了节粮、降本,多元配方、少用豆粕成为行业共识。为实现这一目标,公司采取了“提效、开源、调结构”等综合措施。在仓储环节,做了一些数字粮仓的尝试,以提高管粮储粮水平,达到节粮效果;在运输环节,将一部分传统的散粮发运改为集装箱发运,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减少物流环节的损耗;在加工环节,通过自主研发,技术改造,对原有生产设备进行技术升级,致力于持续降低原料损耗。养殖节粮则是通过优化育种,寻求繁殖性能、饲料转换效率最优的品种来减少养殖耗用;通过精准饲喂,严格根据猪牲口不同阶段所需营养精准投料,精细管理,减少饲料浪费。

作为全国养殖的头部企业 ,牧原股份也表示,推广低豆日粮,降低饲料成本,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。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介绍,低豆日粮的应用,使得饲料中豆粕用量大大降低,此技术推广至全国,可节省大豆进口2000万吨,节省土地资源1.5亿亩;同时减少氮排放,减轻环保压力,促进养猪行业健康、可持续发展。据了解,牧原于2000年开始使用低豆日粮。2020年社会上猪用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17.7%,牧原豆粕用量占比9.8%,豆粕用量较行业减少近一半。

开发非常规原料,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

适度调整“六畜猪为首”的畜牧业发展思路,大力发展饲草型畜牧业,减少饲料粮使用,树立“饲草就是粮食”的大粮食理念。

数据显示,促进饲料粮减量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增加饲草供应,减少牛羊养殖消耗精饲料的用量。2021年,全国粮改饲完成面积2000万亩以上,收储优质饲草5500万吨,牛羊养殖减用玉米和豆粕720万吨,相当于减少了2600万亩的玉米、大豆种植需求,节约耕地600万亩,实现了化草为粮的效果。

任继周院士几年前也曾提出:我国应科学发展营养体草地农业。根据研究测算,同样的水+资源,如果生产优质饲草,可收获能量比谷物多3-5倍,蛋白质比谷物多4-8倍。

精准把握粮食进口,拓展多元进口渠道

从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看,2022年前10个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2233万吨,较2021年同期减少11.3%。粮食进口呈现量减价扬的态势,除了大米和高粱进口同比增长外,其他粮食品种进口量同比下降。我国粮食进口以饲料粮为主,人们最担心的是粮食进口减少是否会影响饲料粮供应安全。

当前,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物流不畅,地缘政治冲突持续以及一些国家实行粮食贸易保护主义政策,致使全球粮食供应链出现问题。在全球供应相对充裕的情况下,全球粮食供需不平衡问题凸显,使得我国粮食进口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。这是导致今年我国粮食进口量下降的重要原因。

从目前来看,粮食进口量下降对国内饲料粮稳定供给影响有限。首先,今年我国粮食进口量虽然有所下降,但全年粮食进口总量有望与2020年进口量持平,对国内饲料粮稳定供应影响不大。其次,面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,我国未雨绸缪,从供需两侧入手加强粮食宏观调控,确保饲料粮供需基本面保持稳定。从供给侧看,今年我国实施稳口粮、稳玉米、扩大豆、扩油料的粮食生产政策,为保供给、稳物价、增信心提供了有力支撑。从需求侧看,我国一方面严格控制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产能扩张,防止玉米过度深加工挤占饲料消费需求;另一方面推进配合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,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日粮配方结构,充分发掘利用本土饲料资源,推动饲料配方结构多元化,对缓解我国玉米供需矛盾和大豆对外依赖程度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
粮食进口关系到我国饲料粮安全。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,我国还须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,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,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,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。积极推动国际合作,共同畅通粮食供应链,稳定国际粮价,坚决反对将粮食问题政治化、工具化。增强全球粮食供应链管理能力,提升对国际资源的掌控能力,推动形成更加多元化的进口格局,降低进口风险。

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?

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,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.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.